□本報記者董天力本報通訊員韓哲
10月21日,2025半導體材料產業發展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德州)大會成功召開,業界精英齊聚德州,共繪產業發展新藍圖。
會場內,思想的光芒交織碰撞;會場外,產業的脈動強勁有力。以有研半導體、先導科技、威訊聯合等為龍頭的產業矩陣,正將這幅宏偉藍圖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現實。
德州作為山東省唯一同時被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城市,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作為“一號產業鏈”傾力培育——目前已集齊5種省級產業集群,中國有研集團在此投資近百億元,成為其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6英寸、8英寸、12英寸硅片均占國內市場份額約20%,高純濺射靶材占比超40%。
“目前,天衢新區已形成以有研半導體為代表的基礎材料、以立訊精密為代表的封裝測試、以先導激光雷達為代表的器件模組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并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的良好態勢。”德州天衢新區黨工委委員、辦公室主任徐銳表示,“我們將充分釋放本次大會紅利,繼續招引頭部企業,抓好配套項目,加強全要素保障,進一步擦亮德州集成電路產業名片。”
產業的突破,源于關鍵環節的打通與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本次大會的其中一個焦點,是新投產的先導激光雷達及傳感器件產業化項目,標志著全國首個激光雷達全鏈條生產項目的誕生。
“一方面,可以保障產業鏈供應穩定,進一步減少對國外零部件及技術的依賴;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產業協同創新,整合上下游資源,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先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席總裁侯振富還揭示了企業戰略背后的深層邏輯:“先導在稀散金屬材料科技領域深耕30年,通過全產業鏈閉環模式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激光雷達應用領域廣泛,未來國產替代需求巨大,垂直整合戰略有助于我們從材料生產商加速向高科技終端產品制造商轉型。”
對核心技術與全鏈條布局的重視,成為大會共識。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稀散金屬分會副會長唐武軍表示,稀散金屬與半導體材料在當前環境下肩負著保障產業鏈安全自主、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五大戰略使命。他建議,全行業要加大基礎研究與原創技術研發的投入,構建創新聯合體。
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金鵬帶來關于“大尺寸單晶金剛石異質外延生長”的報告,將聽眾帶入到超寬禁帶半導體這一尖端領域。其團隊在大尺寸金剛石異質外延單晶生長方面取得了系統性進展,也為德州正在布局的未來產業提供了前瞻性的技術視野與支持。
前沿技術的突破與產業愿景的實現,最終要依靠堅實的發展平臺與廣闊的應用空間。本次大會清晰勾勒出我市為集成電路與人工智能產業精心規劃的“一區三園、多點支撐”空間格局。
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天衢新區重點規劃了占地1323畝的集成電路產業區和1678畝的電子信息產業區,致力于打造全國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在這一核心區之外,陵城區依托魯北大數據中心構建算力支撐體系;臨邑縣侗芯谷半導體產業園專注于封測模組與智能終端制造;京津冀數智融合產業園則致力于打造人才與產業協同平臺。此外,結合齊河縣高精度傳感器、夏津縣算力設備、禹城市特種陶瓷材料等特色布局,我市已逐步形成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網絡。
在政策與金融層面,我市出臺了專項產業發展意見,設立了規模達69億元的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創新推行“一鏈一投行、一鏈一基金”模式。今年以來,已支持多個企業項目獲得省級技改貸款貼息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
大會展示了德州在半導體材料與人工智能領域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更期待與更多有志者共同把握時代賦予的“芯”機遇,攜手開創智能時代的“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