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杜燕飛)10月21日,在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組織召開的第二屆電力建設可持續發展(ESG)會議上,與會嘉賓表示,聚焦電力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為項目裝上“ESG數據可信引擎”,可以引導資金流向真正具備可持續發展價值的項目,激勵電力企業提升內在的ESG管理能力,推動電力建設行業綠色轉型發展。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長李萌表示,ESG已成為衡量電力建設項目綜合價值的關鍵維度,電力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可持續發展與“雙碳”目標緊密相連。當前,電力工程項目的評價標準正從傳統的設計、質量維度,向環境友好、社會責任履行、治理效能提升的多維度體系轉型。要推動ESG理念在電力建設領域的落地生根,助力行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協同統一。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會長王思強表示,電力建設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愿景,要全局謀劃,通過健全ESG標準體系,引導企業強化ESG管理能力;重視要素保障,將ESG理念融入企業發展戰略與日常管理,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過程管控,為ESG實踐提供充足資源支持;強化品牌引領,培育ESG示范項目,營造行業重視ESG的良好氛圍,推動ESG理念深入植根于工程項目。
“供應鏈是電力行業ESG管理的重要環節,當前部分電力企業存在供應鏈ESG風險識別不全面、管控措施不到位等問題。”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委會主任林彬表示,建議電力企業應建立供應鏈ESG風險評估體系,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構建綠色、負責任的供應鏈生態。
與會嘉賓認為,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以“數據求真”為基石的電力項目ESG評價體系,可以推動電力工程項目向更深層次可持續發展,也為金融機構提供可量化、可比較、可信賴的評價依據,引導綠色資金精準投向電力行業最需要的領域,為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重大電力工程應將ESG要求融入項目規劃、建設、運營全階段,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ESG管理效能。”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碳中和科技與戰略中心主任王元豐說。
北京市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國際合作與研究中心主任程琳認為,作為綠色轉型的重點領域,電力行業可借助綠色信貸、轉型金融、綠色債券等金融工具,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轉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