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唐志梅本報通訊員侯進
在體檢中,很多市民對幽門螺桿菌檢測并未重視,存在“沒癥狀就不用管”的誤區。然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檢測,卻與胃癌防治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將幽門螺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是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因素。
“前幾天接診的一位患者很典型。”德州市立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金盈介紹,半個月前,德城區一企業的張先生在體檢中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起初并不在意。在醫生建議下,他帶著家人一起來檢查,結果令人吃驚——全家五口人中有四人都顯示感染。“進一步了解發現,張先生的父親10年前因胃癌去世,這讓他也提高了警惕。”張金盈說。
拿到體檢結果后,像張先生這樣最初不重視的患者不在少數。張金盈說,約七成感染者確實沒有明顯癥狀,但幽門螺桿菌會持續在胃內生長,可能逐漸引發慢性胃炎。如果感染者同時有飲食不規律、喜食辛辣刺激食物、吸煙飲酒等習慣,其中約10%至15%可能發展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幽門螺桿菌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共餐等方式傳播,極易在家庭成員間交叉感染。“所以我們建議,一人感染,全家篩查。”張金盈提醒,特別是患有消化性潰瘍、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以及來自胃癌高發地區的人員,更應提高警惕。目前,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是常用的檢測方法,過程簡便無痛,但需注意檢測前需空腹等要求。一旦發現陽性,在醫生指導下采用標準四聯療法治療10至14天,絕大多數患者都能成功根除。張金盈說:“治療后停藥1個月復查,確認轉陰后,只要注意飲食衛生,能有助于降低再感染風險。”
張金盈提醒,市民拿到體檢報告后,若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請及時到消化科門診咨詢專業醫生,特別是高危人群更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