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滕璐本報通訊員陳偉偉
如果說血脂異常易導致血管里形成“油垢”,那么高尿酸就會讓血液中產生一種溶解不了的“晶體”,一旦過飽和,就會析出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腎臟等處,引發劇痛和一系列健康問題。“每年體檢時,被查出尿酸高的人并不在少數。”寧津縣人民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醫師馮之英說。
36歲的陳先生平時工作比較忙碌,且外出的時間比較長,喝水比較少,渴了就喜歡喝含糖飲料、奶茶等飲品,和親朋好友聚餐時經常喝啤酒。在寧津縣人民醫院體檢時,他的血尿酸值升至528μmol/L(男性正常值:210至420μmol/L;女性正常值:150至360μmol/L),體檢報告明確提示異常,但陳先生未重視。
“很多人像陳先生一樣,沒發生痛風就不在意。”馮之英說,這些看不見的尿酸鹽結晶在悄悄損害身體,它們會持續侵蝕關節,導致關節反復發炎、畸形,形成“痛風石”,甚至可能導致殘疾。它們也會傷腎,尿酸結晶沉積在腎臟,可導致痛風性腎病、腎結石,甚至腎功能衰竭,高尿酸已成為慢性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此外,高尿酸還常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結伴而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要科學管理尿酸,關鍵在于防微杜漸。馮之英建議,首先,要管住嘴,動物內臟、濃肉湯、部分海鮮均是超高嘌呤食物,要避免攝入。其次,喝對水也很重要,白開水堪稱降酸“神器”,腎功能、心功能正常人群每日保證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可促進尿酸通過尿液排出。同時,要特別警惕含果糖的水果、甜飲料和甜點,它們會顯著促進內源性尿酸生成,其危害不亞于酒精,也會導致痛風。最后,當生活方式干預無法使尿酸達標時,務必遵醫囑用藥。